感谢邀请。自制力的训练来自于不控制,当你不控制任何思想发生的时候,你只是看见思想存在而不去行动,觉知而不去跟着想法走,不跟着想法去作为,不把思想当真理,只是思想而已,只要人活着,人的思想就不会间断,因为人的大脑人的意识就是创造思想的一个工具,那消灭思想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要分清楚,这是我的思想,这是我的想法,这是我的念头,我可以跟它走。去兑现它;我也可以考虑一下,但是不去兑现它,我可以守住我自己,而自己就是一个觉知,当你觉知到你很多的很多的思想,很多的想法,很多念头的时候,你只是知道就行了,可能很多的思想不必要去实现践行的,这样你就能定下来,真正的定力是不跟着思想跑,不跟着念头跑。
怎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自制力呢?或者说怎么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思想?
提高自制力,控制思想。
提高是一种做,控制也是一种做,思想,有思有想,也是一种动。一切都在活动中。
而自制力是什么?自制力是想让自己停下来,其实就是一种不做的行为。那么控制思想呢?就是停止思考,不思不想啦,不去运作了,也是一种不做的行为。
人们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一定要做点什么,似乎才能得到什么,才会有结果。这是人们惯有的思维模式,总以为一定要思考点什么,才能成就什么。然而正是这种过多的思虑扰乱了自己那颗如如不动之心,致使自己的思想想停也停不下来。想停下来,反而还要去提高,还要去控制,却从来没有想过想停下来只是一个不做而已。
你要做的只是在那个不去做,不去想,也就是在那个无为之上,什么都不需要做就是提高,就是控制。
一句话,学会不做。
自制力的问题已经多次回答了,总结一下就是:
1、自制力是个伪概念,没有什么事是靠自制力完成的;
2、清晰的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
3、强烈的欲望是催促人向着长远目标前进的动力;
4、良好的习惯是克服“自制力不足”的重要方式。
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个妄念,思想是无法控制的,否则人就不会有烦恼、灵感就可以像泉水般涌现。对于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去观察它、承认它的存在、认清它。要让思想为自己服务,而不至为其所累,应该提高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可以帮助了解自己,以及更加了解别人。
提高元认知能力有 种方法:
1、练习冥想。具体方法网上很容易搜到,关键是要行动。这种刻意练习自己专注力的方式,适合任何人,不论天赋高低。长期训练可以增大大脑皮层的面积。
2、培养兴趣。兴趣是让人喜欢,并能全神贯注去做的一件事。这里的全神贯注指的是愿意主动投入精力去做,专注于提高特定技能。当我们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进入一种无我状态,元认知能力在无意中得到锻炼。
3、记录、反思。反思是一种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的方式,对于个人的提高很有好处;记录是一种好习惯,可以帮助人反思。对于记录的复盘,能够帮助自己认清当时的想法,从而查找不足,进而提升思考质量。
怎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控制力,或者说是控制住自己的思想呢?
我认为,只有明白一切身外之物,都可有可无,不受其诱惑就可以提高自制力,控制住自己的思想!
首先说人的欲望无止境!
随着人类发展,科学进步,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在不断提高,而绝大多数人可以说都过上优质生活。
但是你会经常看到——某某高管自杀,某某领导巨额贪污等等这样新闻不断……为什么呢?就是欲望使然!如果以身外之物去取悦自己,就好比喝盐水止渴,只会越喝越渴!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需求非常少——能维持人的正常的生活水平就足够了。而这样的需求,只要你肯去工作就能实现!而真正能明白了这一点的人,才是生活中大智慧的人!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中,从小事开始,就养成自制习惯,那些无关乎生活必须品,工作必须用品,坚决不去消费。没有过度消费,过度欲望,也就没有了贪欲!自制力强了,也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思想欲望。这样既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也是增强控制力的最好办法!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情趣,比如多读书,做一些收藏,养养花,经常做饭,坚持锻炼身体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很平常的小事,经常做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就在其中。
欧内斯特.海明威有句明言——我一直相信,当一个人的内在生活过得比较严谨时,外在生活也就开始过的简朴!
我们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你能够明确区分可取和舍弃。你也就拥有足够的自制力,而那些膨胀思想,也会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美好的未来也会如期而至!
思想难以控制,但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可以控制,搞清楚自己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话不该说,就会慢慢变得有自制力。
我补充自己的一些有效的方法是:
1、把困惑和感受写下来,写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自己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自己走出片面的情绪走向理性的对待问题;和朋友倾诉也有类似的效果,因为也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有时心情不好,自责反而会加重不好的感觉,干脆就告诉自己人总是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体会这时的感觉吧,在这个时间里可以什么都不想和做,只需放松和放纵,当前的事情暂时搁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运动、唱歌、翻书等等。但是具体时间还是要给自己一个限定。给自己的放纵保留一个底线。
3、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无论在任何环境都应该去寻找快乐。这样即使现在是痛苦的,然而是走在通向快乐的路上
如何加强自我控制力???
1 、加强思想修养。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 、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 、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 、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5 、要强化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6 、要强化意志力量。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7 、调整好需要结构。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8 、要强化积极思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 如何增强自制力呢? 我认为在增强法制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同时做一些“磨练法则”。 “磨练法则”对于培养克己自制的品质至关重要。举个列子,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在被问起是如何征服这世界最高峰时,希拉里回答道:“我真正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我自己。”这种优秀的品质就叫做意志力、自制力或克己自律,实际上,你也完全可以从每天去做一些并不喜欢的或原本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开始,在“磨练法则”的作用下,开发出自己更强的意志力、自制力等等。
根据我自身的经历,我推荐你用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方法:
1.做计划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不能认认真真的把一件事情做的完美一些?经过一番折腾,最终我找到了答案---做事完全没有次序。正因为如此,不仅我失去了自制力,而且我还开始“冥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进行规划。在一天结束之前,我总要花上十分钟的时间将第二天要做的重要任务一一列出来,然后进行规划,甚至我还严格规定停工时间。
2.学习打坐
为什么会胡思乱想?因为我们神经太过于活跃。如果有条件,你可以去找一个大师教你打坐,或让他教你怎么让心静下来。
3.具有100%的精神
如果你所说的自制力差是指你在一天内做事不顺利,那么你就应该在睡眠上找问题。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睡眠不足的人和一个具有充足睡眠的人智商是不一样的。
4.给自己定一个具有诱惑力且能够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举个例子,如果你同你最心爱的女孩以及她的家人达成共识,只要你能靠自己游遍整个中国,你就能和你最心爱的女孩永远在一起。那么,你会全身心投入游遍整个中国的计划当中吗?答案是肯定的。导致没有自制力、胡思乱想的原因很大一方面是没有目标或目标不够诱人还可能是目标定的太高甚至不可能完成。
一定要记住,想提高自制力不难,最主要的是控制住你的思想。
第一类:生理性的需求,诸如刷牙、吃饭、睡觉这些事。
这类事情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基本条件。不做,就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生存的状况。为了保证自己能够继续更好地生存下去,我们自然就愿意一直做下去了。
第二类:强制性的需求,如上班、上学、完成工作上的任务等。
这些事情,由于涉及到我们如何立足于这个世界,我们很难做能够随心所欲,想要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下去,只能逼迫着自己去做这些事。毕竟不做,不要说生活了,连生存都会成问题。
这种强制性的生存压力,让我们不得不一直把事情做下去。
第三类:心理性的需求,就是刷手机、玩电子游戏、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等。
由于我们每个人对于外界,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我们自然去做某些事情来获得满足。
所以,为什么我们为什么会一直玩游戏,一直想打游戏,一直寻求娱乐活动?因为这些事情,正正可以满足我们某种的心理需求,获得快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然就愿意一直坚持去做这些事情了。
而让我们难以坚持的,往往就是第四类事情。
第四类事情:自我设定的需求
在做前三类事情的时候,我们几乎不用怎么“自我鞭策”,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让自己行动起来。
当我们的行动满足到这些事情的某个“阈值”时,完成了既定目标,那么我们就会等待下一次行动的时机。
然而,第四类事情,却完全不同于此。
在很多时候,我们去做第四类事情时,既无关我们的生存,又缺失强迫性的压力,更不是自己寻求满足的心理需求,那么我们就很难有足够的动力,坚持做下去了。
因为不管是“学习一个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每星期读一本书”、“掌握某一门知识”等,这些都是属于“自我设定的需求”类的事情。
所谓“自我设定的需求”,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更好,没有也不会出大问题。
你每个星期读不完一本书,这会像你一个星期不洗澡那样,让你感到很难受吗?肯定不会!无所谓!
你不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会像让你不去上班没工资那样,让你觉得很有压力吗?肯定不会!无所谓!
由于你要做的这些事情,只不过是属于你自己设定的一种需求,而这种需求是可有可无,人的大脑又是好逸恶劳的,自然就不想花费太多的精气神在这些事情上去坚持了。
怎么办?
既然做这些“自我设定需求”的事情,在可有可无的前提下,我们一般都很难坚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推得出结论,只要让这些事情,跟前三类事情的需求挂钩,是不是就可以让我
后悔,才是自控的良药。